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williamhill威廉希尔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 “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系列讲座举行

作者:牟琪淇来源:williamhill威廉希尔 阅读次数:日期:2025年07月03日

williamhill威廉希尔讯(通讯员 牟琪淇)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要求,持续提升拔尖基地班学生培养质量,6月27日至29日,williamhill威廉希尔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在williamhill威廉希尔一楼报告厅举行,拔尖基地班全体学生共参与了六场精彩的讲座活动。

第一场讲座主题为“变偶然为必然,化专业为事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外国文学》杂志前任主编金莉教授为同学们讲授。金莉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学术历程,她指出,唯有时刻准备好自身来迎接机遇,才能将每一个偶然淬炼成必然。她寄语基地班学子,要以大学时光为黄金积累期,以双语能力为视野桥梁,将热爱融入事业,砥砺前行。

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学术写作与文学研究方法”,由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为同学们讲授。殷企平指出,优秀学术研究的生命线在于选题、论证与收尾。真正的学术写作当如“盐溶于水”,要将国家需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自然融入论证肌理,而非生硬点题。在此基础上,殷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文本细读”与“语境化处理”这两大文学研究利器,为学子们拨开了迷雾,指明了学术之路的前进方向。

第三场讲座主题为“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野及文学法律批评”,由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浙江大学williamhill威廉希尔教授吴笛主讲。吴笛深入剖析了跨学科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价值与意义,并从实践层面系统阐释了“文学法律批评”这一研究范式。他指出,该方法强调从法律视角审视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法律事件、核心议题及作家的法学思想。吴笛在讲座中还辅以《摩尔·弗兰德斯》《哈姆雷特》等经典文本分析,生动展示了该方法的操作路径与学术潜力,为学子们解读经典文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第四场讲座主题为“古典时代与古典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启示——以希伯来文学研究为例”,由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立新为同学们讲授。一方面,王立新以希伯来神话《创世纪》的文本分析为例,强调在知识碎片化时代回归古典学“有机整体性”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还探讨了“有机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时代价值,表示其不仅有助于我们重获文明阐释权,也能够为科技注入人文精神。

第五场讲座主题为“我们将在大数据中永生”,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傅修延教授为同学们讲授。傅修延论述了人类三次认知跃迁对叙事演进路径的决定性作用,并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革命已将我们推到了第四次跃迁的临界点。傅修延的演讲不仅回顾了人类认知跃迁的壮阔图景,更在人工智能浪潮汹涌的当下,为同学们理解叙事本质、把握未来认知发展方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坐标和思想启迪。

第六场讲座主题为“‘道’与‘逻格斯’:中西思维模式与文化体系差异”,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主讲。刘建军指出,西方思维的出发点是“逻格斯”(Logos),即强调二元对立与单一的因果论;中国思维则以“道”为出发点,强调联系与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道破中西方思维方式根本差异的基础上,刘建军进一步以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展开生动有趣的阐释,为同学们提供了破译文化密码、面对未来世界挑战的重要启示。

至此,williamhill威廉希尔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圆满落下帷幕。在与各方名家的交流中,基地班学子对学术研究方法和文学前沿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同学们将以更饱满的学术热情和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去,于学术实践中进一步锤炼自身的科研能力。

编辑:陈慈 姜欣彤 雷滕菲

审读人:桂文亮 陈蓓 李哲立